科普素材(科普手抄报内容怎么写)
它能够令松鼠在树上跳跃时得到平衡,避免掉下来受伤。这因为罐头是密封的,细菌便无法进入。为了保护自己,很多蜥蝪也利保护色掩人耳目;而部份蜥蜴当受到袭击时,尾巴更会因肌肉剧烈收缩而导致断落。老爸告诉月月,这个美女机器人烧菜,不但美味,而且还很科学。不过,这个"胖胖"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而是一架飞机,是一台会飞行的特大型的液态氮处理机。
科普手抄报内容怎么写
科普知识手抄报的内容写什么
一、科普知识的价值意义
科普知识涵盖了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无论是物理、化学、生物各个学科,还是日常生活无不涉及到科普知识。由于其范围的广泛性,奠定了科普知识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科普知识的重要意义必然要求我们的科普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的与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同行。使科普知识,科普教育真正意义上走进人们的生活。科普知识的意义和影响必将是深远的、长久的。
二、科普知识大全
1、为什么星星会一闪一闪的?
我们看到星闪闪,这不是因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现变化,而是与大气的遮挡有关。大气隔在我们与星星之间,当星光通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的密度和厚薄影响。大气不是绝对的透明,它的透明度会根据密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所以我们在地面透过它来看星星,就会看到星星好像在闪动的样子了。
2、 为什么松鼠的尾巴特别大?
别看轻松鼠的尾巴!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的同时,它的尾巴正发挥很大的功用。它能够令松鼠在树上跳跃时得到平衡,避免掉下来受伤。此外,这条大大的尾巴更能于冬天发挥保护的功用,紧紧围着松鼠的身躯,既方便,又实用
3、冰糕为什么会冒气?
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4、为什么人会打呵欠?
当我们感到疲累时,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再增加氧气来平衡体内所需。因为这些残留的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活动,这时身体便会发出保护性的反应,于是就打起呵欠来。打呵欠是一种深呼吸动作,它会让我们比平常更多地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气化碳,还做到消除疲劳的作用呢。
5、为什么罐头里食品不容易变坏?
午餐肉、豆豉鲮鱼、茄汁豆......都是美味的罐头食物,它们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变坏。这因为罐头是密封的,细菌便无法进入。人们在制造罐头食品的时候,把罐头里的空气全部抽出,然后把它封口。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即使里面的食物沾上少许细菌,它们也无法生存或繁殖啊!
6、为什么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哭个不停?
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呱呱大哭,这不是因为他们感到不开心,而是他们正在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第一口的空气呢!当婴儿离开妈妈身体出生时,他们吸进的第一口空气会冲到喉部去,这会猛烈地冲击声带,令声带震动,然后发出类似哭叫的声音。
7、为什么白天看不见星星?
因为白天部分阳光被大气中的气体和尘埃散射,把天空照得十分明亮,再加上太阳辐射的光线非常强烈,使我们看不出星星来了。
8、打雷是怎么回事?
这是阴电和阳电碰到一起发生的自然现象。下雨时,天上的云有的带阳电,有的带阴电,两种云碰到一起时,就会放电,发出很亮很亮的闪电,同时又放出很大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很快受热,膨胀,并且发出很大的声音,这就是雷声。
9、为什么有落叶?
秋天来临的是时候,树叶上蒸发的水份比夏天多,但树根吸水却比夏天少了。为了减少树木的水分流失,茎部的细胞开始形成一个分离层,待养分完全离开树叶后,分离层会令树叶和树干隔离,树叶从而掉下来。
10、为什么蜥蜴的尾巴断落后仍然不断弹跳着?
为了保护自己,很多蜥蝪也利保护色掩人耳目;而部份蜥蜴当受到袭击时,尾巴更会因肌肉剧烈收缩而导致断落。基于断落的尾巴中仍有部份神经活着,它会不断弹跳,从而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以便逃脱。别以为他们的生命会这样完结,其实只需多个月,尾巴又会重新长出来,继续生活。
科普微童话在200字
科普微童话在200字,自行提取素材,如下:科普微童话的一个主题是《走入机器人时代》。由于各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现在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已经进入了焊接、搬运、装配、喷涂、包装等工业领域以及航空、深潜、侦察、机器人手术以及送餐、扫地、擦窗等生活领域,替代了人类许多繁琐、复杂或难以完成的任务,受到大家的欢迎。
在同学们创作的微童话中,我看到了不少以机器人为题材的微童话。莘城学校 四(6)班陈亦涵同学的《霍霍救火》就写得很不错。它先从"着火啦!着火啦!",一幢大楼的顶上冒出了滚滚浓烟"开始,没过多久"天空传来"嗡嗡嗡"的声音,是高楼灭火机器人霍霍赶来了。只见霍霍飞到失火房间的窗前,迅速收起飞行翼,从窗口破窗而入,熊熊燃烧的烈火对它丝毫没有威胁。霍霍迅速从火场里抱出伤员,展开双翼飞下地,把伤员送到救护车,然后飞身向上一跃又去救火……"看到这里,也许你也会像现场的观众一样,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说起打针,许多小朋友都很害怕。有的同学一见打针就会哭。江川路小学的同学写的《打针机器人》就很有意思:
"嗡嗡嗡,别拍我,我不是蚊子,我是打针机器人。"一只会飞的小机器上长着细长的注射器,轻轻落到病人皮肤上。"现在有了我,病人只要躺在沙发上听着音乐,我就会像蚊子一样,不知不觉地把药水注射进他的身体。这样小朋友们就再也不怕打针吊水啦。",你说多有趣!
还有闵行区新梅小学二年级张潆月同学写的《老妈"失业"了》,也写得很吸引人。你看,结束了一周的住校生活,月月回家一看"咦,家里怎么多了个美少女呀?走近一看,原来是个会烧菜的机器人"。"不一会儿,一桌色香味俱全的丰盛晚餐就在餐桌上了。月月很疑惑,拿起筷子尝尝味道。"嗯,'亚米亚米',太好吃了!看来老妈要'失业'喽"。老爸告诉月月,这个美女机器人烧菜,不但美味,而且还很科学。每天从人的健康需要出发,进行营养搭配,油、盐、酱、醋、糖的使用都有一定的科学标准,让菜做的既可口又健康。月月听了直拍手:"太好了!家里有了健康卫士!"是啊,让美女机器人代替操劳的妈妈烧菜做饭,既好吃又有营养,该多好啊!
《爱喝水的"胖胖"》是闵行区黎明小学三年级(3)班王忆萌同学写的一篇科普微童话。它讲的是"胖胖"喝水的故事。不过,这个"胖胖"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而是一架飞机,是一台会飞行的特大型的液态氮处理机。"哪里发洪水,胖胖就飞到哪,把洪水咕噜咕噜地全喝光,并把水变成了冰块。它一边喝水,一边从屁股后面吐出冰块,冰块便于运输,还很好储藏。有了"胖胖"后,地球妈妈再也不害怕发大洪水了。"你说,这种想法多么奇特,又有多好啊!
月亮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星球,随着人类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人到月球考察、生活将不再是遥远的梦想。所以,这次《如果在月球生活》,就出现了不少孩子们以月亮为题材的科普微童话。
现在的男孩子,包括有些女孩子,都喜欢踢足球。在地球上踢足球,大家见得多了。可是,你知道在月球上踢足球会怎样吗?闵行区君莲学校二年级同学写的《月球足球赛》,就生动地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瞧,"开场口哨一响,队员们都开始跑动起来!可是只要稍稍用力一蹬,哎呀,怎么就飞起来啦!球也被队友一脚踢到了空中飞的好远,超出了比赛场地。这可怎么办呀!"哈哈,队员们,你们拿错了装备和球吧!这都是地球比赛专用的,可不是在月球上专用的。"教练员笑着说。于是,队员们都换上了加重的鞋子衣服和足球,这下比赛才重新开始了!"
《没有楼梯的月球旅店》是平吉四街坊幼儿园张语蘅小朋友写的一篇科普微童话。一看题目就很吸引人。旅店怎么会没有楼梯呢?没有楼梯,人怎么上去呢?你看,刚刚乘坐宇宙飞船抵达月球的小兔,刚要入住小猫的城堡旅店,就碰到了这个问题。"我该怎么上去啊?"小兔问。小猫说,"放心,跳上来就行了。"小兔试着轻轻一跳,果然就跳到了二楼。小猫说:"哈哈,月球上重力小,我们的楼只有两层,所以,不用楼梯哦。"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
1、冰糕为什么会冒气?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2、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
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刺激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
3、蝉为什么会蜕皮?
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4、蜜蜂怎样酿蜜?
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
5、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科学小常识
6、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7、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8、冰冻的*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科学小故事2个
从前有一个人叫鲁班,他是一位发明家。一次,为了给国王建造宫殿,他带领他的徒弟们去砍伐大树。几天过去了,徒弟们都累得腰酸胳膊疼,可砍倒的树却没有几棵。
鲁班很着急,他走在陡峭的山路上,快要摔倒的时候,他抓住了一堆茅草,他一看,他的手被茅草划破了。他仔细测量了茅草,他发现这堆茅草的叶子上有很多又细又小的尖齿。他找来铁匠,按照茅草叶子的样子,做了一根长长的细条。拿着细条去砍伐大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鲁班说:“就叫它锯吧。
爱因斯坦的小故事 1940年,美国普林斯顿。 一天早晨,在一条林荫道上,一个小姑娘突然看见一个奇怪的人,他个子不高,一件粗大衣像一条毯子似的裹在身上,拖着一双拖鞋,满头白发凌乱地飘落着,一双深凹的眼睛,稍稍低垂着,好像在凝思,他发现了小姑娘,微微一笑,便从小姑娘身边闪过,又思索着向前走去,小姑娘惊奇地望着他,奇怪这个童话中的人物怎么从书中跑了出来。吃晚饭时,小姑娘把自己的见闻告诉了家里人,父亲听后,放下手中的刀叉,沉默了一会儿说:“孩子,你今天看到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这个人,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发明的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他揭示了四维时空与物质的统一关系,对于今天探索宇宙结构有重大的意义,他在自然领域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开拓了科学革命的新时代,被称为现代物理之父。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并非一生下来就是天才,相反,他小的时候,智力发育比一般孩子发育都慢,只是由于无限的勤奋和对物理学的执着热爱,才把他造就成一位科学天才。 爱因斯坦于1879年生于一个犹太商人家里,父母都希望他将来有所作为,但是渐渐地他们发现孩子智力发育很慢,不象一般孩子那么机灵聪敏,到了三岁才开口说话,父母着急了,他们请来了医生,医生说,孩子没有病,只是不善于说话而已。 到了四五岁,爱因斯坦经常一个人对某一物体发呆,而且总是远离嘻笑玩耍的孩子,象生怕别人打扰一样,因此,他显得很孤僻。 五岁时,父亲拿一只小罗盘给他玩,爱因斯坦捧着罗盘,见里面的指针转来转去,最后始终指向北方,他奇怪了,他把罗盘捧在胸前,把指针转一圈,又转一圈,不管怎么转,那根针总是指着北方。他呆呆地站在那里,手里捧着罗盘,默默地想:针四周什么都没有,是什么神奇的力量把针吸住了呢?他呆呆地站在那里想,直到母亲喊他吃饭,他还站在那里思索。 秋天,爱因斯坦一家去郊游,当走进一片茂密的树林时,他却不见了,母亲到处找他,焦急地喊他,他却一个人在林间轻轻地穿行,一会儿摘下一片树叶,细心观察树叶的脉纹,一会儿观看阳光从树叶间透出的光斑,到了湖边,他就蹲下身来,一动也不动地望着湖面上起伏的微波。当母亲好不容易找到他时,他正坐在地上,凝望着一队队忙忙碌碌来回穿梭的蚂蚁。“阿尔伯特”妈妈一把拉起小爱因斯坦的手,发现他呆的地方离她叫喊的地方很近,“你干吗不答应妈妈,让妈妈来回的跑。”“没有,妈妈我没听见。”小爱因斯坦说,妈妈只好微微地叹了一口气。 为了给这位孤僻的孩子的生活带来一点乐趣,从六岁开始,妈妈开始教他拉小提琴,他对这个乐器发出的声音如对大自然斑澜的色彩一样,十分敏感,他学得专心致志。从此小担琴成了他漫长生命旅程上不可缺少的伙伴。每当工作疲倦时,他便拉起小提琴,使内心保持和谐与平静。 读小学时,由于他性格孤僻,同学们都歧视他,老师也不喜欢他,老师向他提问题时,他好像听不见一样,总是默默地去思考自己的问题。于是老师便喊到:“爱因斯坦,站起来,站到大厅里去,等到中午放学回家!”小爱因斯坦便默默地走到大厅,站上两个钟头,老师还说“这孩子真笨,什么功课都不好!” 实际上,小爱因斯坦不习惯学校那套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他有自己独特的独立思考的特点,在这种死板的学校环境中感受不到追求知识的快乐。爱因斯坦不喜欢它,他总希望早点放学,好躲回家去,在家里,他就可以在理想和希望里遨游。对教育规范的不适应,使爱因斯坦曾经连续多次考试不及格。 爱因斯坦有个叔叔,名叫雅各布,雅各布叔叔很善于饶有趣味地讲解方程式,他给爱因斯坦讲解知识生动有趣,爱因斯坦很喜欢。 这天,雅各布叔叔给爱因斯坦讲代数课,雅各布叔叔说:“代数嘛,就象打猎一样,那头藏在树林里的野兽,你把它叫做x,然后一步一步逼近它,直到把它逮住!”通过雅各布叔叔生动形象地讲述,代数的真谛便深深印在爱因斯坦的脑海中。 几何也是雅各布叔叔给他启蒙的。雅各布叔叔在纸上画了一个直角三角形,标上A、B、C,慢慢地一笔一划地写上公式,然后对爱因斯坦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毕达哥拉斯定理,两千多年前的人就会证明了。孩子,你也来证证看。” 12岁的爱因斯坦,根本不懂什么叫几何,但是他被这个定理迷住了。他双手支着脑袋,皱起眉头,一连三个星期,总是坐在自己的小书桌前苦苦思索。最后,居然给证明出来了。爱因斯坦第一次体验到认识真理的快乐,他的创造才能萌发了。 不久,雅各布叔叔送给他一本几何教科书。他捧着这本书,读得心醉神驰,那一个个几何定理的证明,严密得滴水不漏,使人不能有半点怀疑,人的思维是那样明晰、那样可靠,给他留下了难以形容的印象。 14岁时,爱因斯坦开始学习高等数学,当同学们还在等边三角形的浅水中扑腾时,他已经在微积分的大海中畅游。数学老师也不是他的对手,常常被爱因斯坦问得张口结舌。因此老师不喜欢他,说他“生性孤僻”,“不守纪律”,“想入非非”,以至于爱因斯坦父亲问学校校长,爱因斯坦将来该从事什么职业时,校长毫不掩饰地说:“干什么都一样,他长大后绝对不会有什么成就的。”由于同样的原因,数学老师对爱因斯坦说:“爱因斯坦,你永远不会有作为的。”这些话深深刺痛了爱因斯坦的心。“我一定会有作为的。”他在心里默默地说。 爱因斯坦对许多问题有自己的独特的看法,在中学,他经常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假设光的接收器眼睛,跟随在光的后面,用光速飞奔,会发生些什么情形呢。对此,他作了种种设想,但找不到答案。实际上,在他这个奇怪的想法里,已经孕育了相对论的萌芽。 有一次,爱因斯坦爬上一架梯子挂一幅画,由于他专心地思考自己的问题,一不小心,竟从梯子上摔了下来。他马上想到一个问题:“人为什么笔直摔下来呢?”经过认真思考后,他得到了答案,他认为物体是沿着阻力最小的路程运动的,这对他后来研究广义相对论给予了很大的启发。 15岁时,爱因斯坦报考苏黎世的瑞士帮工学院,但没有被录取,他又补习一年,16岁时,终于考上了大学。在大学学习中,爱因斯坦表现了自己的特点:他集中精力在能够导致深邃知识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的问题上面,而把其他东西撇下不管,以便不因负担过重而离开研究的要点。就这样,他以自己独特的思考问题方法,发明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达尔文6岁的时候,有一天母亲带他到城市公园去玩耍。正巧这一天公园里举行义务栽树活动,母亲就带着小达尔文领了一把铁锨去挖坑栽树。
小达尔文还拿不动铁锨,母亲就让他用双手扶着树苗,自己给树苗挖坑培土。这个时候,一对精彩的母子对话开始了。
达尔文很好奇地问母亲:“妈妈,你为什么要给树苗培土?”
“我要树苗像你一样茁壮成长,因为泥土就是树苗生长的基础。”“妈妈,那泥土为什么长不出小猫小狗呢?”
“小猫小狗是他们妈妈生的,不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人最早的妈妈是谁呢?她又是谁生的呢?”“听说最早的妈妈是夏娃,不过我只知道圣母玛丽亚。”
“那么,夏娃和玛丽亚是谁造的?”
“上帝造的。”“那么,上帝是谁造的?”
面对闪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执意探问的儿子,妈妈注视着儿子说:“亲爱的孩子,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谜。妈妈希望你长大以后好好学习,自己去寻找答案,做一个有出息、有学问的人。”
幼小的达尔文似乎听懂了妈妈的话,又似乎没有听懂,若有所思。
当时这对母子的对话,不论在场有没有其他人,一定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对话正是一个科学家开始思考的发端,这是一个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启蒙,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创立了进化论的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
毫无疑问,达尔文是个聪明的孩子,他6岁的幼小心灵里就已经对身边的世界充满了神奇的疑问。但是,这里,更让我们尊敬的,是那个沉着冷静、循循善诱的妈妈。她借一个很普通的问题,带领孩子在不动声色之中完成了一次启发教育。
这样的启发,我们可以想象在这对母子中间一定还会有很多次。这样的对话,我们每一个父母都一定遇到过,只不过,有很多时候,我们在不经意之间,就可能轻易地把一个聪慧的头脑扼杀了。